关于战争的古诗(战争长存,血腥残酷)

jk 53次浏览

最佳答案战争长存,血腥残酷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古今中外,战争的存在总是带来破坏和伤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很多诗人都曾用诗歌表达过对战争的感受,揭示出战...

战争长存,血腥残酷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古今中外,战争的存在总是带来破坏和伤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很多诗人都曾用诗歌表达过对战争的感受,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战争的思考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战争的思考,既有对战争中受害者无辜遭殃的同情,也有对幕后推动战争的统治者的反感。他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

一片汪洋都不见,大人何为出此言?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战争中百姓遭受苦难的无奈和对当权者借战争扩张权势的愤怒。他认为,战争只会带来灾难,一片平静的汪洋都可以被战争所毁。

宋代辛弃疾歌颂士兵英勇无畏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诗歌中也有对战争的反思,但更多的是对士兵英勇抗敌的歌颂。在《太常引》中,辛弃疾写道:

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只在夜深时。

辛弃疾以温情儒雅的笔触,描绘士兵面临战争的艰辛和思乡之苦。但在《青玉案·元夕》中,辛弃疾又写道:

欲将烟月载何处,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中藏着辛弃疾对士兵英勇抗敌的感慨。翻译成现代汉语,这句诗可以理解为:“我想载着这烟雾缭绕的月光,把满船的清梦压在星河之上。”这句诗将辛弃疾对战争的怀念与对英勇士兵的敬仰融为一体。

南宋李清照的战争抒情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也涉及到了战争的主题,但是与辛弃疾不同,她更多表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情感伤害,对士兵的家庭和爱情的伤害,展现出对战争的反感。她写道: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清辉总被雨窗催,壮心不与秋声老。

李清照以写婉丽细腻的笔触,表达出士兵的壮志未已,却因战争而惨遭毁灭,同时也传递出对和平的盼望与对战争的不满情绪。

总之,古诗是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对战争题材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让我们深刻理解战争的危害,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