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是经书的开篇,强调了道的神秘性和不可言传性。道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人类言论的力量,是一个化身...
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是经书的开篇,强调了道的神秘性和不可言传性。道被认为是一种超越人类言论的力量,是一个化身之所在,从而它永远不可能被完全描述或理解。同样,该章节强调了语言的有限性,表明命名不能够完全捕捉一切,因为命名只是把一个实体或者概念批量标签化。这些命名可能会成为对人类生活方式的限制。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在第二章中,老子以反字句的方式描述美和恶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如果我们有一个概念或形象,用来描述美的事物,我们会发现这个概念或形象必定与其反义词有关。换句话说,没有恶就没有美。 同样地,人们通常认为道德善良是一种公认的优点,但是正是人们对这种美德的公认才造成了相反的结果,也就是恶。
而老子强调的是,“非德无以容物”,是品德这个标签赋予了行为品质。这也是为什么要完全离开伦理、政治和道德价值观的原因,它们通常源于权力游戏。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在这一章节中,老子重点讨论了领导者应该如何治理人民。他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不显摆权力(贤)和优越(难得之货),并不应刺激人们的欲望(可欲)和贪嗔痴(心乱)。他认为,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这样做,那么人民之间的仇恨和竞争将大大减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应该完全消除这种欲望。相反,他们应该找到一种方法来促进这种欲望并将其转化为积极性。 它是通过提供的一种有吸引力且不会导致人们贪得无厌的积极水平的生活方式来完成的。例如,人们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在更为广泛的品质,例如爱和同情。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第四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第四章中,老子探讨了道的一些更细微的特征。道既远又近,它是所有存在的永恒的内核。从这个意义上讲,道被看作是上帝的化身或者不寻常的原理,这一点非常类似于亚伯拉罕诸教所教导的神靈观念特征。
老子讨论了道的unfathomable特性,指出它似乎可以等于任何东西, 更可能是所有事物的来源。因此,他观察到道似乎是所有存在的渊源,同时通向感性和理性的深度。
原文: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下一篇返回列表